写在前面
在去年差不多的时间写下了2023年的食物篇年度总结。当时刚毕业没多久,又刚适应德国的生活,感觉生活好的不能再好。但是站在24年年底,我不得不焦虑毕业和工作的事情,同时身边的人也在一年里发生了许多变化,以为可以一直在一起探店的朋友变得疏远,也慢慢和其他人熟络起来。不知道,很讨厌不确定性,挺迷茫的现在,希望2025年能搞清楚。
去年的选出的食物图片大部分都是因为和我一起吃的人很重要,今年的一部分是大概故事性大于人物,另一部分是我单纯感叹这个食物很好吃我一辈子不会忘记。
正文
去年的前半年对于做饭真的是很有热情,图中是专门跑到很远的超市去买牛腱子和五花肉。饺子和炸鸡已经是想吃就随手轻松解决的熟悉程度,还解锁了泡脚鸡腿,酱牛肉,凉粉,饭团,蝴蝶酥,牛轧糖,有一段时间甚至自己做便当带到学校吃。这种自己做饭的热情到下半年冬季学期开学就减弱了很多,没有很想去研究不会做的菜,可能几乎都只给自己做饭吧,所以感觉凑合凑合也能不错。
很开心24年见识了不少风景,也吃到了当地的美食,许愿明年可以多去南方玩以及再去东欧。纽伦堡的Berliner Döner,布达佩斯的Menza Ettere和杜塞尔多夫的Zero Banchi,我会再吃到你们的!以及下个夏天也要吃很多好看的甜筒!立一个flag,2025的每次长途旅行都写一篇博客记录。
图中是朋友做了紫菜包饭和年糕汤。我23年的时候有一次感叹有三人友谊真的很有趣很有意思,23年的食物篇总结也有好几份是关于三人友谊给我的美好回忆。结果我唯二的三人友谊在今年都破裂了,而且原因都是另外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他们互相决裂之后都选择分开和我单独保持联系,这种状态的结局都是我因为不一样的原因和男性一方逐渐/突然疏远,只和女性一方交往。这种相似性让我有时候不得不想说是不是我的问题,还是三角就是很容易崩塌。总之这种三人友谊在之后我应该会谨慎开启。
今年在舌头上开了一刀,术后的第一餐是无比难吃的胡萝卜汤,也算是难忘的一餐了(毕竟一辈子也在舌头上动不了几刀)。之前的博客有具体讲过,就不在这里重复了。
和七八个同事一起吃的火锅。有的时候觉得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真是难以跨越的鸿沟。今年也和同事们吃了不少饭,虽然偶尔有很让人无语的体验,但是总的来说整个跨文化交流的过程还是很舒服的。(要是能在毕业之前和我签正式员工的合同的话我可以天天和同事吃饭)
毛象复制的碎碎念吐槽
吃的我巨累的一顿火锅,因为重点完全不在食物上… 人一多吃饭本来我就觉得很累,还要听同事/给同事解释这菜是啥。 同事有的时候真的很蠢白男。比如从下午开始我就听到好几次“你晚上吃鸭血哦”这种玩笑。很烦,每个文化都多多少少有点不同寻常的饮食,我还接受不了德国人吃生猪肉,拿这个开玩笑就很蠢啊。 坐我旁边的印度男同事还说想试试脑花,于是我俩还点了一个。上次和韩国朋友去吃毛血旺,她没吃过鸭血,但是也说想试试。 我也有朋友心理上完全不接受牛蛙,但是就只是“我不吃”,而不是“你为什么要吃”这种傲慢的态度。图一是去同学家吃完葡萄牙菜后一起吃蛋糕喝酒夜谈。自从在毛象上记录日常之后,我的嘟文里会有意地区分“友”和“同学”的使用。虽然可能和同学(们)有不错的交集,但是还是觉得在互联网上称呼他们为朋友需要一个特定的感觉,虽然很矫情,但对我来说随便把同学叫朋友和把同事当朋友一样别扭。图二是去好友家吃的炸鸡,今年去这位友家吃了有四五次饭,希望明年换了房之后能邀请她来吃我做的菜。
麦辣鸡腿堡,我的一生挚爱。九月回国玩了一个月,本来想着写一篇单独的博客的,但拖延着拖延着就不想写了。简单地在这里写一点感受:回国的第一个感受是人好多,以及大家都好冷漠。第二个感受就是我变得很容易无力愤怒,对系统,对环境,有愤怒但是因为根本做不了什么所以又很无力。希望下次再回去能理清。
最后一张是圣诞期间去集市吃的烤猪排,纪念一下我在德国吃到的最好吃的猪肉食物。这个较劲和味道,我明年一定再吃到。
写在后面
2025对我来说充满太多太多不确定性,能在公司找到合适的选题写毕业论文吗,能留在公司吗,能抢到想上的选修课吗,会毕业吗,会住进什么样的宿舍,会和什么样的人相遇又会和谁分开呢,会去哪些地方旅行,会在什么季节见到家人,我不知道。厨房里的烤肠和烤蔬菜快烤好了,我再去煮个面。